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为引领,以创建优良学风、培育优秀集体、促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基础,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定位,注重顶层设计与工作实效,丰富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学院稳定发展服务。
一、覆盖全体,求实重效,夯实党建基础助力思政教育
1、强化思想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鼓励本研全体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核心价值观主题班团日。丰富活动内容,唱响主旋律,组织全体新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通过研究生合唱文化节、新生辩论赛等活动平台,引领学生思想,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实施“党员先锋引领计划”,引导学生党员处处作表率,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动员和组织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及研究生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激发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2、规范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有序发展
覆盖所有支部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举办党史知识竞赛,组织落实述责测评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党性修养,增强党员队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推进学生党支部“红色‘1+1’京津冀结对帮扶活动”,鼓励和支持党支部与农村、社区党支部合作共建,开展科技支持、文化普及、知识宣讲等活动,引导学生党支部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奉献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层党组织活动立项学生支部参与率及完成率连续三年达到100%,三年内累计有5个支部获优秀基层党组织活动三等奖、4个支部获二等奖、3个支部获一等奖,学院党委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2016年本151支部作为学校唯一答辩代表获北京市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近三年助学零距离活动组建“学风引领团”44个,帮扶学生累计200余人,挂科率显著下降。
3、创新党建工作模式,营造竞学向上氛围
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紧跟互联网发展新动向,努力构建全媒体育人格局,主动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利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充分运用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在线学习系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展板、宣传栏等传统宣传阵地,通过“中国梦、北科梦、我的梦”、“榜样的力量”等主题征集展示活动,宣扬正能量,用清新朴实的声音占领新媒体阵地。
遵循“讲引结合、注重启发”的理念,创新理论教育方式,推进校院领导讲理论、学者大家讲热点、杰出校友讲信念、学生榜样讲先进的“四类四讲”模式,提高理论教育的效果。近三年共举办3期积极分子党校,培训积极分子722人;举办党员系列培训18期,培训党支书100余人次、预备党员150余人。发展学生党员398人,目前共有本科生党员74人,研究生党员356人,占学生总人数22.9%。
二、以创建和引领优良学风为目标,结合专业认知教育大力推进学风建设
1、着眼学业发展,加强专业引导。
组织“名师面对面”、党支部“助学零距离”等活动,成立“沃土”学生素质发展辅导员工作室,打造学业课程辅导、科技竞赛指导、综合素质提升“三大平台”,着力提升学风建设实效性;以专业见面会、班主任班会和学长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专业教育,并积极邀请国外专家学者讲授专业前沿课程,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专业的同时增加专业兴趣、增强专业信心;完善奖学金体系,更好的发挥学院奖学金激励作用。
组织“名师面对面”、党支部“助学零距离”等活动,成立“沃土”学生素质发展辅导员工作室,打造学业课程辅导、科技竞赛指导、综合素质提升“三大平台”,着力提升学风建设实效性;以专业见面会、班主任班会和学长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专业教育,并积极邀请国外专家学者讲授专业前沿课程,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专业的同时增加专业兴趣、增强专业信心;完善奖学金体系,更好的发挥学院奖学金激励作用。
2、重视新生教育,优化成长环境。
结合学校新生教育工作部署,在新生成长性和适应性教育上加强设计,结合学院实际,构筑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多维协同的助力成长体系,帮助新生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开展“走好大学第一步”成长规划课系列教育。统筹推进“新生成长对话课”,组织知名教授、班导师、优秀校友、高年级优秀学生与新生进行交流互动,帮助新生解疑答惑、适应大学。
结合学校新生教育工作部署,在新生成长性和适应性教育上加强设计,结合学院实际,构筑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多维协同的助力成长体系,帮助新生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开展“走好大学第一步”成长规划课系列教育。统筹推进“新生成长对话课”,组织知名教授、班导师、优秀校友、高年级优秀学生与新生进行交流互动,帮助新生解疑答惑、适应大学。
3、拓展育人平台,提升学术科研能力。
组织参与覆盖各个本科专业的7项国家级赛事,促进学生在更高平台上展示风采。在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获三等奖;近三年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在安全实践创新作品大赛中,安全工程专业团队在获一等奖的同时,其作品“一种防静电美甲产品及其制作方法”现已通过国家专利审核。精实化开展研究生学术论坛,三年内组织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20余场,学术人才不断涌现。1人荣获“校长奖章”;3人获校十佳学术之星称号,学院多次荣获学术论坛优秀组织奖。
组织参与覆盖各个本科专业的7项国家级赛事,促进学生在更高平台上展示风采。在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获三等奖;近三年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在安全实践创新作品大赛中,安全工程专业团队在获一等奖的同时,其作品“一种防静电美甲产品及其制作方法”现已通过国家专利审核。精实化开展研究生学术论坛,三年内组织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20余场,学术人才不断涌现。1人荣获“校长奖章”;3人获校十佳学术之星称号,学院多次荣获学术论坛优秀组织奖。
三、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建设政治合格、素质过硬、教育有方、管理到位的学生工作队伍
1、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依据《辅导员工作职责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学院严格执行登记制、联系制、查寝制、听课制、例会制,做实辅导员基础性工作,执行并配套设计了学院的“汇报分享制”、“专题交流制”,就“辅导员的工作初衷”和“大数据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探索”等主题深入探讨,并开展了6个专题方向的学习分享,在交流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和工作的落实。
依据《辅导员工作职责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学院严格执行登记制、联系制、查寝制、听课制、例会制,做实辅导员基础性工作,执行并配套设计了学院的“汇报分享制”、“专题交流制”,就“辅导员的工作初衷”和“大数据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探索”等主题深入探讨,并开展了6个专题方向的学习分享,在交流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和工作的落实。
2、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
对本科生班级分层次引导,对研究生实行班级和梯队交叉网格化管理。同时,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与帮扶,积极参加少数民族学生活动,定期举办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人发展。
对本科生班级分层次引导,对研究生实行班级和梯队交叉网格化管理。同时,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与帮扶,积极参加少数民族学生活动,定期举办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人发展。
依托第二课堂活动载体,激发和保持基层组织活力。近三年,10个本科班获校级先进班集体标兵,3个研究生梯队和5个研究生班级荣获校研究生标兵集体,4个研究生党支部获校标兵党支部,岩土灾害控制研究室、矿业硕1406班荣获北京市先进集体。
3、打造学生骨干队伍。
探索“服务中提升、实践中成长”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和成才途径,建立学生干部成长评价体系,注重学生骨干责任意识与工作能力的双重培养。开展班长支书论坛、宿舍长论坛两项基层论坛,组织骨干团校、党支书培训会,在团学组织中主推执行力培训课程,积极推荐学生骨干到不同岗位和平台锻炼。近三年,3人入选 “励志计划”,2人获“87级校友基金优秀学生干部”,4人获北京市三好学生。
探索“服务中提升、实践中成长”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和成才途径,建立学生干部成长评价体系,注重学生骨干责任意识与工作能力的双重培养。开展班长支书论坛、宿舍长论坛两项基层论坛,组织骨干团校、党支书培训会,在团学组织中主推执行力培训课程,积极推荐学生骨干到不同岗位和平台锻炼。近三年,3人入选 “励志计划”,2人获“87级校友基金优秀学生干部”,4人获北京市三好学生。
四、以人为本,打造品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传承文体活动优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品牌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提升了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精心设计品牌活动,学生参与度高,反响强烈;学院在“三好杯”足球赛、篮球赛中屡获佳绩,一直保持三甲行列,有效凝聚了广大学生“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学院体育精神。学院提出“每个年级一学年不少于一次文体活动,每个班级每学期不少于三次文体活动”的口号,“趣味运动会”、 “年级杯”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毕业季文化活动情感升腾,毕业明信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毕业感恩墙、毕业纪念册、“肆•年”毕业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归属感、荣誉感,传递青年责任。
学院品牌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提升了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精心设计品牌活动,学生参与度高,反响强烈;学院在“三好杯”足球赛、篮球赛中屡获佳绩,一直保持三甲行列,有效凝聚了广大学生“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学院体育精神。学院提出“每个年级一学年不少于一次文体活动,每个班级每学期不少于三次文体活动”的口号,“趣味运动会”、 “年级杯”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毕业季文化活动情感升腾,毕业明信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毕业感恩墙、毕业纪念册、“肆•年”毕业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归属感、荣誉感,传递青年责任。
2、以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院依托职业发展与校友协会,创办“职面位来”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就业信息、就业政策解读、手续办理等信息;组织开展“教授面对面”、“学长面对面”等专题类座谈会;开展工作坊、模拟面试、简历制作大赛等活动;面向本科毕业生组织了保研、考研、出国经验交流会;邀请有创业经验的校友返校,与学生交流关于创业的经历;开展未就业学生座谈会,提前梳理毕业生就业困惑,有针对性的开展指导与帮扶;根据毕业生需求,定期联系资深职业培训师开展关于“迎战春招”、“单面技巧”、“秋招冲刺”等讲座。
3、以学生需求和发展为根本,做好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
充分发挥班导师和学生骨干力量,打造 “专职为主、全员参与”的心理素质教育队伍,对重点关注学生与家长建立长效沟通机制。认真做好春、秋季学生全员心理排查研判,谨慎细致开展重点学生约谈评估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化“诚信感恩”教育方针,开拓企业资助项目,拓展勤工助学平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资助育人服务体系,为学生送去温暖,照亮前程。